河院故事

【校友风采】志在桑园抖风流——记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韩粮

来源: 编辑:韦文韬 作者:周立祥 发布时间:2019-03-08 浏览量:

他总是忘不了在河池学院所学的桑蚕专业,一骨脑地来到南宁,来到偏僻而又离城60多公里的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种桑养蚕基地。他说,深圳固然很美,但不适合他发展,他是学桑蚕专业的,自然选择桑园。他很快被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聘用为技术员,一干就是两年,期间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受到了桑园和蚕房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自治区授予科技特派员,接下来会通过程序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叫韩粮,现年26岁,2015年毕业于广西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时宜公司总经理陈国民说:“韩粮入职以来,工作非常积极,学习也很刻苦,特别能吃苦,尤其善于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他兴奋地说,韩粮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快捷、准确地处理了很多技术难题,为公司节省了成本和周期。“是我们公司难得的人才!”。

初到三江基地,他把基地情况和家人说明后,家人都劝他回到当地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轻松,工资稳定。他也有过挣扎,尤其是一同过来的同事相继辞职,同他诉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到自己多年所学的知识,还未得施展就凋零,又有些不甘心,如今中国桑蚕正缺乏规模化种桑、科学化养蚕,正需要我们引导群众走出传统,走向科学。再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能说做农业就没有成就,他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评得农艺师资格证,再利用现任的职务,向全国各地广大的朋友推广科学养蚕模式,帮助蚕农解决种桑养蚕的问题,做基层的事,干实在的活,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桑蚕队伍中用科学的办法种桑养蚕这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韩粮说:“刚到时宜公司工作时,被基地规模所震撼,从未见识过如此大的规模和先进的设备,想想自己的学识实在不值一提,还得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胜任技术员一职。”入职后韩粮首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参与到合作社施肥、打农药、砍桑树、养蚕等工作中,了解当地作物生产情况和风土人情,慢慢地融入群体中,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与工人劳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而韩粮认为自己的学识记忆里却几乎空白,为了攻克难题,多番询问老师和翻阅资料,反复的试验尝试,努力把最佳的办法运用到生产上。

“他身上有股执着的韧劲儿,做事绝不敷衍,很认真!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能很好的学以致用,素质全面发展。对于在书本上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他总是穷根究底地去弄个明白。而且他相当热心,他有了好的解决方法也会积极地和工作人员沟通,为同事出谋划策。”时宜公司负责桑蚕基地的陆运汉评价说。

在蚕房,农民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韩粮在蚕房里忙来忙去,不亦乐乎。一位工人说,由韩粮指导的蚕房发病率基本控制在10%以下,节省了很多传统养蚕方法可避免的人力物力。工人廖春年与韩粮接触的最多,受到韩粮的帮助也最多,因为她是一个蚕房的负责人,见到笔者,她激动不已。她说:“韩技术员平时工作非常认真,效率也很高,我们在养蚕工作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向他请教,他也会很积极地帮我们解答,而且对我们这些人的态度很好,很有耐心。”

她说,去年5月26日,三江村忽然天降大雨,狂风暴雨无情地飘进了简易的蚕房内,而这时蚕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时刻,不方便移动。她二话没说,立马冒着大雨直奔时宜公司找韩粮技术员。当韩技术员赶到后,立即指导她和同事们对蚕床进行位置移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操作,24张蚕宝宝、7.23万元价值的蚕茧终于免遭损失。她激动地说:“如果没有小韩,这批蚕绝对性毁了。”

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问题,然后科学地解决问题,是韩粮一贯的工作作风。他说:“科学最讲究认真二字”。

韩粮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但他都会冷静对待,综合分析问题的实质,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去年5月 ,一位蚕农打电告说,一间蚕房里的蚕爆发传染病了,是不是将所有蚕都倒掉,重新饲养。而当时韩粮正在赶往邕宁区办事,无法及时赶到现场查看蚕的病因。但他第一反应就是要求养蚕工人暂时保留病蚕,并简单询问蚕房病蚕的病症,得知病蚕大部分表现为痉挛侧卧蜷缩且带有吐水症状后,要求养蚕工人立即在整个蚕房蚕座上撒石灰止桑。当他办完事后匆忙赶至蚕房,经现场仔细查看,确定病蚕为农药中毒,而后根据病症配置解毒药进行喂养,次日,除少部分中毒太深的病蚕外,大部分已挽救回来。本该被统一处理的病蚕因为韩粮妥善的处理方法得以保留,最终售茧1300斤,价值29900元,将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从公司到合作社,无不为韩粮过硬的技术折服。

不仅专业知识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韩粮动手能力也不示弱,去年4月10日起对养蚕设备进行优化,查阅资料,咨询前辈,买来钢管、模板、铁钉,开始动手切割焊接,反复修改三次,经过两日,终于一套平板吐丝床制作完成。4月13日,信心满满开始第一次尝试做平板丝,由于没经验,没人手,制作的第一张平板丝厚薄不均匀、黄斑很多,第一次以失败告终,第四次、第五次尝试,多次坚守熬夜,终于,7月5日,在公司同事的协助下成功制作了一张较为优质的平板丝,并收集整理了一套优质平板丝制作数据,希望在接下来的试验中精益求精,以高效率低成本生产出高质量高标准的平板丝,把试验转化为量产,弥补市场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