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深入合寨村进行实地调研

来源: 编辑:韦文韬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8 浏览量:

为精心打造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文化科研及育人功能,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在学校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韦安光动员部署下,7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中国村民自治40周年这一契机,组织全体教师来到“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广西宜州屏南乡合寨村开展相关调研活动,拉开了一年一度的教师暑期学习调研活动的序幕。

在合寨村现场教学点,老师们和村“两委”负责人举行座谈,与改革开放40周年“百名改革先锋人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韦焕能面对面交流,聆听他讲述合寨村40年村民自治制度的探索历程。40年前的1980年2月5日,他召集果作生产队85户村民代表,从6名生产队代表中差额选出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的5名成员,产生了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并命名为“村民委员会”。两年后,这件事以“村民自治”命名,写入了宪法,成为中国特色基层民主制度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他还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合寨村的发展变化情况。老师们认真聆听了他的讲述,加深了对合寨村的印象,体会了当年合寨村农民大胆冲破体制束缚,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引领了一场中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探索的重大变革,感受了改革开放40年来合寨村村容村貌、乡村治理、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巨大变化。老师们在当年村民投票产生第一任村委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300多年历史的古樟树下,与村委会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互动,更加深入了解合寨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生产发展和乡村治理等情况,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在村民自治展示馆,老师们在韦焕能的引导下,围绕着一件件馆藏的图片、资料、图书、实物、场景等,认真参观,仔细浏览,听取讲述,做好笔记。40年前,在合寨村诞生的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一起,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三大历史性创造。正是村民的改革创新精神,改变了合寨村的历史。40年来,在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加快发展,深化基层治理实践,各项事业发生很大变化,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村民素质和面貌得到很大提升,乡村治理取得很大成效,形成了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为代表的“一约四会”有效治理方式。逐步解决了用水用电、硬化道路、水渠维修、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问题,合寨村旧貌换新颜,走上了乡村发展的新路。

通过现场调研和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基地的平台,加强校地长期合作,力促共赢发展;要科学选取切入点,凝练研究方向,按照理论研究、社会调查、教学案例等三大模块,在掌握丰富翔实可靠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着力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尽可能多的新的研究成果迎接中国村民自治40周年庆典的到来;要充分挖掘利用合寨村蕴含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资源,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深化马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大力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马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