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作家回家•展望文学桂军恳谈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 编辑:罗冬雨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0-11 浏览量:

10月10日上午,由广西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回家•展望文学桂军恳谈会在我校会仙书院举行。河池学院知名校友、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协主席东西,学校党委书记韦安光,副校长贺卫国,河池学院知名校友、著名作家、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文联副主席凡一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黄佩华,剧作家、著名音乐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胡红一,河池市文联主席潘红日出席恳谈会,广西作家协会的老中青三代作家代表,河池学院热爱文学的师生代表80余人参加恳谈会。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熊建军主持恳谈会。

恳谈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东西、凡一平、黄佩华、胡红一、潘红日等围绕文学创作、广西文学发展、文学的社会责任展开,分享各自的创作心得与经验,并表达了对文学桂军未来发展的信心。

东西发言

凡一平发言

黄佩华发言

胡红一发言

潘红日发言

话题首先围绕文学创作的动力展开。我校知名校友凡一平认为自己的动力是从“养命”到“养心”的一个转变。一开始因为兴趣与爱好,还有就是能够领到不菲的稿费,这是养命,是一种偏向功利性的追求。随着写作的深入,越来越倾向于对精神的快感和心灵的愉悦;广西知名剧作家、音乐人胡红一则表示,自己远离故乡和亲人多年,文学创作里的人和事可以让他重返故乡,显然从作品中追求情感寄托、精神寄托成为创作的动力之一。

对于小说家如何讲好故事,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东西老师认为对生活的熟悉与热爱是讲好故事的第一步,他说:“无论什么时候,热爱生活,而不是沮丧。当然,人难免有沮丧和不如意的时候,但是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他通过自己获得河池师专录取通知书的惊喜,发表作品的惊喜、获得文学奖的惊喜告诉大家,生活中处处是收获,是故事。同时他还提到,知识的积累也很重要,作为写作者,要多读经典,看看别人怎么写,怎么讲故事。当然他认为文学的天赋也是讲好故事的条件之一。

针对区域作家文学创作的地域文化问题,黄佩华认为,许多成功作家的作品中都有他们家乡的影子和地域的影子,而这种地域性的表达在创作中是很难剥离的,因为家乡是作家的根和魂,“离开了自己熟悉的文化,至少对于我自己而言,在创作上可能寸步难行。”

潘红日表示,广西文艺界许多成就斐然的作家是从河池学院走出去的,他们的作品中有河池的山水、河池的文化,希望新生代校园作家们能够坚持创作,好好将这条文脉传承下去。

而关于东西获得茅盾文学奖对于广西文坛的意义,几位作家表示,意义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填补了广西文坛茅盾文学奖的空白,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欣喜;其次是获奖展现了广西文坛厚积薄发的成就,使得广西文坛在全国文坛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最后是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让大家看到了广西文学发展的未来

恳谈会的最后,问题落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真实反映人民的精神面貌”的文艺思想上。作为广西文联、广西作协的掌舵者,东西认为:“广西文坛呈现出多样化的创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无论是现实主义创作还是纯文学的创作,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个人情怀,只要有悲悯情怀,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有感染力、凝聚力、引领力的好作品。”

(作者:罗冬雨 拍摄:罗冬雨 校对:吴海娇 审核:韦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