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扎根河池七十载 奋楫扬帆新征程——在河池学院办学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来源: 编辑:罗冬雨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14 浏览量:

扎根河池七十载奋楫扬帆新征程

——在河池学院办学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

河池学院校长苗剑

(2021.12.05)

尊敬的俊华副主席,

尊敬的鸿权副主席,

尊敬的殿龙院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初冬时节,天高云淡,枫叶似火。今天,我们在会仙山下美丽的龙江河畔隆重集会,海内外校友相约云端,共同庆祝河池学院办学7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百忙之中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和所有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极目回望来时路,历历尽是拓荒人。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筚路蓝缕,在时光的长河里沉淀下我们共同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发展教育刻不容缓。1951年,为解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严重短缺问题,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应时而创。作为桂西北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宜山师范的成立,点燃了桂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燎原之火,为山区农村普及义务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在国家对薄弱地区高等教育布局进行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应时而立。作为广西第一批师专学校,河池师专的成立,提升了桂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层次,为河池地区普及中学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3年,河池学院乘势而上,成为新世纪广西第一批升本的地方院校,开启了河池举办本科教育的崭新篇章。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完成了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的转型,实现了由单科院校向综合院校的转变。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进入了内涵式发展快车道。2013年成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成为首批自治区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8年成为首批广西“双一流”建设高校,河院人有了奋力追求更高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吹响了加快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号角。

回望70年不平凡的办学历程,每一页都写满了扎根桂西北大地办教育的艰难求索,每一步都在讲述着学校与祖国同梦想、与时代共脉动的感人故事。

初心如磐担使命,不待扬鞭自奋蹄。河池学院的70年,始终是扎根河池、砥砺奋进的70年。

70年来,我们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培养了10万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毕业生。他们中不仅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党的十九大代表等先进典型,更有一大批扎根山区老区、壮乡瑶寨,奉献一生的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一位终身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校友曾经说过:“我调进城里,也就是让城里的学校多了一位老师;而我留在乡下,就可以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天。”这质朴的话语中传递出来的正是“忠诚执著,求真朴实”的河院精神。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桂西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会有河院人的坚守与担当。

70年来,我们始终立足地方需求,坚持走特色创新的科研之路,紧紧依托桂西北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围绕河池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在桂西北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历史文化与文学研究、民族地区教育振兴、桑蚕产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0多项,省部级项目近百项,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2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近500项。学校已经成为桂西北地区重要的学术高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70年来,我们勇于担当作为,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在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生态修复和保护、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基础教育师资和基层干部培训、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在2012年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的危急关头,我校刘旭辉老师挺身而出,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5年,我校韦岩松老师撰写的《中国铟资源安全研究报告》获得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的重要批示,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2015年以来,我校先后派出29名教师在都安县6个乡镇6个自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参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近千万元,为河池历史性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交出了河院答卷。

70年来,我们秉持历史自觉,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将学校教育与桂西北地域文化、红色文化、少数民族地方文化的浸润滋养深度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先后培养了以东西、凡一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家,被誉为“作家的摇篮”;创作了大量以河池地方文化为素材的艺术作品,多次获得了全国大赛的金奖;训练了一支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为广西斩获半数以上金牌的独竹漂运动队,被誉为独竹漂运动的“梦之队”。在河院人一次次精彩的演绎中,让桂西北文化以独特魅力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70年来,我们搭建交流平台,引领地方开放合作。先后与德国、泰国、越南等十余个国家的高校和有关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先后招聘了来自近10个国家的外籍教师,招收了来自近30个国家的近400名外国留学生,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河池,深度了解河池,同时也将河池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传播到世界各地,有效搭建了河池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桥梁。

各位领导、嘉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作为一所长期在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办学的学校,我们在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办学资源极为紧缺的情况下,依然取得如此不凡的业绩,实属来之不易。对此,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房喻教授曾动情地说:“河池学院留给专家极为深刻的印象,是一所值得尊重的大学!”

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每一位创业立校、孜孜奋进的学校先贤,他们倾毕生之力奠定了河池学院70年的基业;我们真诚致敬每一位建功立业、拼搏进取的校友,他们以赤子之心和不凡业绩共同铸造了河池学院70年的荣光;我们由衷礼赞每一位为学校发展勠力同心、勤勉敬业的师生员工,他们用无悔的青春续写着河池学院70年的辉煌。此时此刻,我们还要真挚感谢每一位给予河池学院鼎力支持、守望襄助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更加感恩以桂西北这方水土滋养了河池学院的宜州人民、河池人民!在此我提议,让我们对全体“河院”人70年来的艰苦创业与拼搏奉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教育部,自治区党委、政府,河池市委、市政府,自治区各部门,河池各级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21年,时间跨入了新的里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满怀豪情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天我们又迎来河池学院办学70周年,吹响了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的奋进号角。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落实“四个服务”,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建设基层,在河池、在基层建功立业。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持续完善学校人才工作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新校区建设为依托,着力提升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我们将力争在2026年申报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使学校的办学层次迈上研究生教育的新台阶,实现让革命老区、大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子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大学的美好向往,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扎根河池办大学,把更多的论文写在河池大地上。“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河池学院过去是河池的学校,现在仍然是河池的学院,将来也一定还是河池的大学。我们将聚焦河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新业态,紧密对接地方、行业和企业需求,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进一步加强校地、校行、校企合作,以贡献求支持,以作为求地位,以服务求发展,坚持共创共建,实现共享共赢,努力成为河池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各位领导、嘉宾,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七十芳华逢盛世,扬帆破浪正当时。七十年春华秋实,奠定了河池学院前行的信心和底气,坚定了河池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勇气。正如一位校友所写:“好学校是一座靠山”,我们不但要努力把河池学院建设成为所有“河院”人心目中坚实的靠山,还要努力把她建设成为挺起河池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河池篇章贡献更多的“河院”智慧与“河院”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