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之河池学院力量】系列报道五:“脱贫攻坚战场就是我的阵地”——记都安县大兴镇弄模村驻村第一书记蓝振榕同志

来源: 编辑:黄必辉 作者:黄必辉、韦文韬、邓如萍 发布时间:2021-01-29 浏览量:

山间的硬化公路修通到村民崭新房屋前,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宜居乡村的村容村貌让群众笑脸更加灿烂……这一切,在都安县大兴镇弄模村已成为现实。

昔日贫困乡村,今日焕然一新。

在当地党委、政府鼎力支持及驻村第一书记蓝振榕同志的努力奋斗下,弄模村终于在2020年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开始迎接新的生活。

2018年3月,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办公室主任蓝振榕,来到都安大兴镇弄模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接替原驻村第一书记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干就3年。

弄模村地处大石山区,路不通、水不通、缺产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是都安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有19个村民小组343户1562人,主要聚居瑶族、壮族同胞,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13%。耕地面积为955亩,都是旱地,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2015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8户799人,其中退出户30户126人,贫困发生率为54.4%。

驻村后,蓝振榕看到村干部那股干事创业的劲头,触动很大。尤其是看到即将退休的老支书蒙玉作依然起早贪黑为村里的发展忙碌奔波时,蓝振榕更是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

很快,蓝振榕把自己当成了弄模村的人,入户与村民、贫困户座谈,一步一个脚印融入了村民的生活,掌握了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和脱贫措施等方面第一手资料,为弄模村贫困户整体精准脱贫打下了基础。

他以党建促脱贫为抓手,以解决“贫困户增产增收”和“水”为突破点,推进危房改造、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加强产业扶贫和村集体经济建设。全村2018年底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到1.28%;2020年10月贫困户、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双清零”,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抓党建树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真抓实干搞党建工作,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

蓝振榕和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从群众身边最具体、最简单,却关系最切身、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脱贫攻坚问题和乡村清洁卫生问题着手,带领大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积分、主题党日、星级化管理等工作,让党员干部在带动群众脱贫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划出党建整治的“硬杠杠”。

召开党员学习会

如今的弄模村吹起了一股干事创业的春风,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产业发展起来了,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脱贫致富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了。

摸清底数,精准施策,惠民政策惠及贫困群众

为确保贫困群众精准享受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蓝振榕用半年的时间,带领工作队员走遍全村19个屯28个村民小组,对全村“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和产业发展等问题了然于胸。

查看受灾房屋

“蓝书记驻村后第一次入户走访就来到我家,那天他们跟我交谈了很多很细,就像两亲兄弟一样,分析家里致贫的原因,也谈了未来发展的做法,让我很感动。”该村下屯队2018年脱贫户、瑶族同胞蒙方心里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蓝振榕的情景。

针对弄模村群众高血压(高危组)多、脑梗死多、冠心病多的情况,蓝振榕与村卫生室合作,逐户宣讲医疗保险“198”政策,协助2名高血压(高危组)病、3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名结核病活动期贫困户办理医疗救治报销手续,每个贫困患者自费部分不到10%,切实为贫困户减轻了经济负担。

到兜底户家落实住房和医疗保障问题

2019年1月,蓝振榕在走访中了解到贫困户蒙汉方因尘肺病入院治疗,当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下村回到村部后,立即赶往都安县人民医院看望蒙汉方,鼓励他振作精神,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后来,蒙汉方的病情加重,蓝振榕又通过各种渠道将蒙汉方转院到广西龙潭医院治疗。

最终,蒙汉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逐渐好转,住院二十多天后回家调养。住院期间,花费八万多元,但通过医疗保险政策,他仅需支付六千多元。

“群众工作无小事,只有我们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甘愿为群众‘跑腿’,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蓝振榕说。他针对每户不同情况,逐一进行核实,制定帮扶措施,涉及医疗、教育、住房、饮水、产业、就业、保险、小额扶贫贷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

过去,弄模村的村级路弯弯绕绕,通行条件差,严重影响了出行安全。蓝振榕召集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针对该隐患现场办公、专题研究。为了资金缺口问题,蓝振榕向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汇报,得到75万元的资金支持。

下屯队统建前房屋

下屯队统建后面貌一新

2020年初,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该条公路3公里长的护栏安装完毕,给村民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安全的交通保障。村民们的水果、牲畜、农作物一车车顺着这条“致富路”走出山外。

引凤筑巢助力群众产业增收“拔穷根”

产业发展一直是弄模村短板,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家里只剩老弱病残。“要想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必须为当地发展产业。”蓝振榕这样想。

为此,蓝振榕深入村屯走访调查,了解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和资源状况,找准产业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和适当帮助,以合作社模式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富裕发展。到任后,他就动员、协助弄模村致富带头人蒙照球建设都安江桃种养专业合作社必楼牛场项目,争取到后援单位河池学院援助12万元,牛场养殖规模达100头,带动贫困户23户115人增产增收。还争取到深圳财政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都安恒升养殖家庭农场扩大养殖规模;通过“贷鸡还鸡”项目,发放1900多只给贫困户养殖,带动贫困户38户190人增产增收。发动种桑养蚕,17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弄模村养蚕示范基地合作,当年养蚕收入4100元,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弄模村兴起的部分产业

控辍保学,扶贫扶智抓教育

扶贫先扶智。2018年以来,蓝振榕狠抓“控辍保学”,确保教育保障。

“村子脱贫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学有所成,从思想上转变孩子们的观念,才能永远告别贫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蓝振榕说。

到巴平队蒙春仙家劝学 

该村加朝屯蒙欣花是个语言智障小孩,小学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初中,面临辍学在家的问题。蓝振榕了解情况后,通过多方打听到都安县城有特殊学校。经过沟通交流,特殊学校同意接收蒙欣花。九月份,蓝振榕亲自驾车送蒙欣花去特殊学校上课。

每年“六一”儿童节,蓝振榕都深入学校慰问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他争取到北京传益千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为弄模小学学生发放140套“困境儿童快乐文体包”,联系到公益组织“都安瑶山善行”为弄模村138名学生捐赠棉被、毯子、毛巾和手套等。同时,他还争取到后援单位河池学院援助5万元用于弄模小学儿童心理辅导室建设,服务学生138名,其中,建档立卡户85名,留守儿童44名。

三年来,蓝振榕同志向后援单位共争取到29.32万元用于弄模的产业发展,极大调动了弄模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的热情,为衔接弄模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在后援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驻村第一书记与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弄模村信心满满、阔步向前,落后与贫困已经成为这里的历史,他们正向着美好生活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