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春风轻拂山岗之际,河池学院的驻村第一书记与工作队员们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从三尺讲台到阡陌纵横,他们以学科专长浇灌乡土根系,用创新思维点亮田野星火。在乡村振兴这幅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中,这些青春的身影既是执笔绘梦的丹青手,更是躬身入局的剧中人。本辑特别推出“以青春之我 赋能乡村振兴”专栏,让我们循着沾露珠、冒热气的奋斗足迹,共同品读那些浸润泥土芬芳的青春诗篇。今天,我们走近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英豪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泽臣,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2023 年 4 月,何泽臣被学校党委选派,前往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英豪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刚接到任命的时候,他心里就暗暗发誓:“这一去,说什么也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自此,他扎根基层一线,以脚踏实地的作风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以创新思路破题,将强党建作为核心引擎,全力推动英豪村乡村振兴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强基固本:激活党建引领“新引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乡村振兴的 “方向盘” 是否握稳,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这个 “火车头” 是否有力。2023 年 4 月入村第一件事,何泽臣就瞄准了村里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力度不够这一薄弱点。他深知,唯有筑牢组织堡垒,才能让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于是,他立即行动起来,以 “五基三化” 提升年行动为抓手,逐项对标对表,创新工作思路,将主题党日搬到田间地头、肉牛养殖基地、废校改建现场,组织 “沉浸式” 党课,让 “为群众办实事” 的初心融入每一次实践,同时建立 “党员联户” 机制,39 名党员主动结对联系 207 户脱贫户,定期上门与老百姓话家常,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仅 2024 年就牵头解决道路亮化、村屯路口拓宽修缮、平板桥涵拓宽、村屯饮水设施修缮提升等民生难题 10 余件,村里的乡亲们一致都说:“现在的村委办事有力量、有效率!”

产业赋能:拓宽乡村致富“新路径”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素以“五香”物产闻名遐迩,明伦镇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孕育出的香猪、香牛肉质上乘,堪称一绝。英豪村家家户户素有小规模养殖传统,却长期受困于销售渠道单一、市场波动频繁、品牌辨识度低、冷链运输滞后等发展桎梏。何泽臣驻村后,遍访田间地头,深研市场痛点,以 “党建引领 + 合作社 + 农户”为破题密钥,依托后援单位河池学院的资源优势,搭建起 “校园直供” 绿色通道。两年间,累计将 9000 余斤优质牛肉端上师生餐桌,他从屠宰检疫到分装运输全程严格品控,让 “英豪牛肉”凭借过硬品质声名远播。2023 至 2024 年,累计销售额突破 40 万元,辐射带动 20 余户脱贫户实现户均年增收 4000-8000 元,其中 1 户监测户成功摘掉返贫风险帽。如今村民们信心十足:“有合作社兜底,在家养牛不愁卖,增收路子更宽了!”产业振兴的春风,正吹暖这座村落的致富梦想。

民生焕新:打造乡村幸福“新地标”
英豪村原党群服务中心始建于21世纪初,长期面临多重困境:建筑面积不足导致便民服务场所拥挤、党员活动室与调解室等功能区交叉使用;墙体渗漏、线路老化等安全隐患频现;因缺乏文体广场,村民文化活动长期受限。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陈旧基础设施间的突出矛盾,村“两委”班子深知阵地升级迫在眉睫,但新建项目面临政策限制与资金缺口双重压力。转机出现在村党支部的一次“头脑风暴”会上。曾从事土木工程工作的何泽臣敏锐提出:“原英豪村小学废弃多年,校园占地近4.5亩,虽闲置多年但主体结构完好,若通过改造实现功能转化,既能盘活集体资产又可节省重建成本。”这一提议立即引发热烈讨论——部分村民担忧:“修缮工程至少需要20万元,钱从哪里来?”“投入这么多资金改造办公场所是否必要?”面对质疑声,村党支部迅速启动民主决策程序。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专题研讨,何泽臣现场展示专业测算:相较于新建300平方米村委楼需投入60万元,改造现有校舍可将成本压缩至三分之一;后续可同步规划的文化广场、篮球场等设施将惠及全村2000余名群众。经过三轮民主协商,最终形成“不搞大拆大建、坚持集约更新”的共识,项目方案获得95%村民代表表决通过。资金筹措攻坚战随即打响。村“两委”班子兵分两路:第一书记对接后援单位争取帮扶资金13万元,村“两委”向镇级申请配套资金5万元。更令人动容的是,32名村民自发组建义务工队伍,将院内4.5亩的杂草、建筑垃圾全部清运,为整个项目节省了不小开支,在党群同心协力下,原本预算18万元的改造工程最终以16万元高质量完成。如今走进焕然一新的英豪村党群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的院落内花木扶疏,450平方米的主体建筑设有标准化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8个功能分区。阵地升级后月均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活动达12场次,较改造前增长80%,真正成为聚民心、惠民生的红色地标。“过去办事要挤在30平方米的旧楼房,现在有了‘一站式’服务窗口”“孩子们放学后在广场打球,我们再不用担心安全隐患”“村里上月举办的‘露天电影’,十里八乡来了上百人观看,好久没有这种热闹的场面了!”群众的真切赞誉,印证着这个“变废为宝”项目的民生温度。正如镇党委书记在观摩会上所言:“英豪村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群众智慧+资源整合’的乡村振兴方法论,为破解基层阵地建设难题提供了创新样本。”

“英豪村不仅是我的第二个家,更是我们年轻一代挥洒热血的广阔舞台。我始终坚信,只要和乡亲们并肩奋斗,就一定能让这个家焕发出新的活力。” 七百余个日夜的扎根坚守,何泽臣将青春汗水浸润进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以热忱活力勾勒出乡村的美丽画卷,用实干担当赢得了群众的真心认可。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他以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尽情展现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