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和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隆重开幕。我校干部师生高度关注全国两会盛况,通过多种途径持续关注两会动态,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展开学习热议,氛围浓厚,反响热烈。
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新富: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员,深受鼓舞、倍感振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部署,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锚定了坐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将两会“蓝图”细化为“施工图”,积极宣传好两会精神。我们要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和今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心工作,紧扣两会提出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等核心任务,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讲好河院故事,为推动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教务处处长 黄秀香: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成为热议的话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它正在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积极探索“专业+人工智能”的学科设置模式,将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重新审视培养目标和方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拓展教育资源与平台,注重学生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环境。
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韦晖: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了新的指示,讲话涵盖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挥教育支撑作用、强化教育共同责任等丰富思想内涵,研读领悟启人智慧、令人鼓舞、使人奋进,对我们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必定产生深远影响,也大大增强了我们下一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顺利通过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现“十四五”规划完美收官、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河池学院实践等重大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荣誉感,激励我们以百倍信心、全力以赴共同谱写国家教育战略的地方实践、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华章。
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 钟友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作为二级学院党委书记,我应该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立足岗位工作,潜心立德树人,积极在教育教学中拥抱人工智能,带领全院师生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为将学院打造成人工智能赋能、具有创新活力、紧跟时代步伐的综合育人基地而努力。
银龄教师、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吴淑杰:今年的全国两会犹如一部生动的政治教科书,以详实的数据、务实的举措、温暖的承诺,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清晰图景。作为教育战线的老兵,我欣喜地看到“新质生产力”与职教改革的同频共振。当粉笔与数字化教学碰撞,当教案与产教融合交织,教育改革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让核心素养在互动教学中生根发芽。鬓染霜华志愈坚,愿做春泥更护花。站在教育改革的新起点,我将继续以讲台为阵地,用毕生积淀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上书写“银龄教师”的时代答卷。
银龄教师、中南大学教授 谷中原:全国两会不仅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是我国加快发展,关注民生,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目标明、思路清、重点突出,以详实数据展现了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取得的非凡成就,全面客观地分析当前的形势困难,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各项举措务实且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高度重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本职工作,贯彻高等教育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共青团河池学院委员会副书记 王爱林: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窗口,更是青年奋斗的坐标。作为一名高校团委教师,需以“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将两会精神转化为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实现中国梦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团员和青年主动思考。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成为有担当、能协作的新时代青年。
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岑一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更应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不断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立足本职岗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辅导员 张敏: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刻认识到,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抓手,更是提升国家创新效能的根基。面对新时代育人使命,可以进行以下三方面实践:其一,筑牢价值引领主阵地,在宿舍谈心、班会活动中融入科学家精神与工匠文化;其二,搭建成长服务立交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业动态,联动校企资源拓宽实践平台;其三,深耕五育融合责任田,以劳育锻造品格、以美育浸润心灵,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商学院辅导员 袁凤柳: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我深感振奋,也倍感责任重大。于此,我深知使命在肩:首要之务,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将所学融入工作实践,以知促行;其次,需深入宿舍、走进课堂,倾听学生心声,细察学生所需,让德育之光照亮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每一角落;终极之愿,则是矢志不渝,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竭尽所能,贡献力量。
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莫惠淋:在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关注到科技创新领域的高频热词。如“未来产业”“具身智能”“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词,而我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也需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发展去思考人与AI的关系。面对AI技术引发的行业生态重构的焦虑,去寻找到与科技发展的平衡,更好地让AI技术和自身所学相结合,赋能自己的生活。
2022级历史专业学生 李大亮:研读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深感其既延续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又展现了新时代的突破性探索。作为历史专业的青年学生,当以历史眼光理解政策深意:既要看到经济数据背后的民生温度,也要读懂改革举措中的历史逻辑。正如两会精神所启示的,个人的学术追求应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典籍研究与现实关切的交织中,为民族复兴注入历史智慧的力量。(作者:学校干部师生 校对:吴海娇 审核:韦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