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脱贫攻坚之河池学院力量】系列报道三:加佛村群众在山地撰写“小康梦”诗篇

来源: 编辑:韦文韬 作者:黄必辉、韦文韬 发布时间:2020-12-31 浏览量:

在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各个地方因地制宜,有些地方发起“百团大战”,有些地方攻坚堡垒,他们遵循党中央的指示部署,在自己的土地上以各自生动的政策、理念和方法实践,撰写了生动的脱贫篇章。

都安县加佛村是精准脱贫的鲜活案例,这个位于拉烈镇东北部的小山村,实际上位于一座高山的半山腰。从加佛村部望去,远山群峰连绵而下,这地方在冷兵器时代可据守天险,万夫莫开,自然这里成为都安脱贫攻坚战中异常难啃的硬骨头。自中央脱贫攻坚战打响,河池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建立精准脱贫机制,科学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就业为主攻方向,以激发内生动力为重要举措,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荒山野岭中开辟出美丽的处女地,撰写出属于加佛村的“小康梦”诗篇。

后援单位“粮草先行”,确保扶贫村“血脉”疏通

道路无疑是加佛村的命脉,打通村屯之间一段又一段路,就是打通了加佛村脱贫攻坚的“血脉”。河池学院原驻村第一书记韦毅说,在政策的支持和镇政府的指导下,2015年开始,加佛村委决定全力打响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争取村屯道路打通成网,把水柜建好,做好“路”和“水”的文章,产业才有发展的基础。现我校驻村第一书记吴宝善在2018年工作笔记中写道:“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本村的经济发展,因为一些原因造成弄宁至加拉、加网至当加两条村屯路没有按计划建设,今年,我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向上级部门汇报请示,争取两条道路在自治区‘四合一’验收之前完工并通过验收。2018年12月加佛村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全部通路,且满足自治区的“十一有一低于”的验收标准”。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加佛村共修建屯级路20条,除整屯搬迁外的22个自然屯已全部通路。除了改造交通道路,还建设集中供水水柜14座,家庭水柜27座,全村485户农户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有了路,有了水,产业发展才有奔头,农户心里也有了盼头,内生动力更加强了,热情更加高了,他们创造条件也想要去做一些事情。”村委老主任蓝绍恩兴奋的说。

作为后援单位,河池学院党委对学校驻村第一书记作出指示,要拿出各种办法抓实基础设施建设,把断头路连起来,才能实现乡村道路效益最大化,使产业的发展更方便,为脱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15年起,河池学院拨款70多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为加佛村实施项目大会战“粮草先行”,激活全村人撸起袖子谋脱贫的干劲,几年建设下来,加佛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6年,回乡创业的两个致富能人何海锋、卢炳文淘金回来的外乡先后成立合作社。为了尽快启动特色产业发展,河池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到产业基地调研,帮助把路修到产业基地,打通产业和加佛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现在的加佛村,在早晨和傍晚时分,都可以看到一群一群的牛、一群一群的羊悠长地走在公路上,同时还看到几匹马来回的拉运牧草,老马识途,到了牛房羊圈就自然停了下来,加佛村弥漫着忙碌的气息,充满了喜悦的景象。吴宝善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也把生态优势、交通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

建立合作社根据地,群策群力灭贫困

有了路的支撑,加佛村仿佛添了羽翼,在山里也能腾飞起来。事实上,真正能够持续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最直接的方法,还是产业扶贫。加佛村在道路和水源保障的基础上,稳稳抓住了“产业扶贫”这个利器,以器为载,5年中相继建立了6个专业合作社,集中发展特色产业。2016年6月成立都安佛兴种养专业合作社专业养蚕,同年2016年6月成立都安炫霖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两性花葡萄210亩。2017年2月成立都安刁江古镇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油茶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2017年5月成立都安福康种养专业合作社,专职养兔650只。2018年成立都安瑶巴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牛30头。2019年12月成立达好种养专业合作社,专职养羊100多只。每隔一年,加佛村的合作社就增加一个,充分体现了加佛村群众观念的重大转变和村民行为的重大转变。合作社就是加佛村经济脱贫的革命,是向小康梦进军的“根据地”,把单干、懒惰和无所事事的人凝在了一起、激发起来,使大家有了敢做、敢当、敢付出的念头。

几个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表示,成立合作社,实际上我们都勇敢地站了出来,主动扛起了加佛脱贫这面大旗。每一个致富能人,不管他们是由合作社培育起来的,还是回乡创业的,抑或是外乡投资者,每年带动10户脱贫,合作社除了按任务扶持贫困户就业,还要根据发展状况向租户增加土地租金和缴纳集体经济。合作社把全村脱贫的台账列成单子,倒排时间,真正利用起发展特色产业这个利器,向贫困堡垒发出了冲锋的号角。

自2015年以来,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一年收益1000元到3000元不等。像炫霖合作社种植葡萄,贫困户施肥、打药、采摘一天能弄100块。他们报团取暖,既实现个人利益又实现合作社利益,达到双赢。全村2015年贫困户203户788人,几乎接近总户数481户1739人的一半,2015年退出户23户92人,2016年脱贫97户398人,2017年脱贫17户63人,2018年脱贫51户194人,到2020年底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加佛村的这种“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在山间的产业园里,绽放成一朵朵葡萄花、油茶花,成为了一声声牛哞羊咩。

集体经济“放收”循环创益,加佛村群众撰写“小康梦”诗篇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的战争,也是一次挺进贫瘠开发市场空间的深刻的思考。如何让身处千山万壑依然能看到金山银山,对贫困中的群众来说是十分的艰难。吴宝善觉得,既要有党对乡村的好政策托底,还要有市场的环境和向乡村发展的好形势支撑。在党中央发出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后,乡村市场形成,贫困村的恶劣自然环境逐步转换了穷旧身份而贴上了生态价值的标识,那些小而分散的三分旱地就是天然的生态的价值,那些乱山碎石就是一点一点价值的嫁接。在拉烈镇顶起都安精神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战中,河池学院驻村书记携手加佛村委和群众打破了“等、靠、要”传统思想,他们敢追市场,开放开发自我,让加佛村这2100多亩土地散发出了新的光芒。2017年3月都安刁江古镇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回乡创业的罗东洋需要租赁土地,专门种植油茶和养牛。这是绝好的脱贫的商机,河池学院驻村书记与加佛村委协商,与其让土地荒在山上,不如租出去有价值。他们主动向乡政府汇报,给罗东洋租出500亩山地,协定第一年收租金1000元,往后视产业发展逐年增额收租。镇政府觉得是一个好主意,从中协调支持,于是500亩油茶业首先从加佛村风风火火蔓延开来。油茶业如今已是拉烈镇的主打产业,并与养牛业、旅游业并作发展,是拉烈镇开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门。随着油茶业、养牛业的发展,加佛村集体经济逐年增收到了3000元/年。同样的方法,加佛村把成片的山地租给其他各个合作社,用作种植两性花葡萄210亩,养蚕20亩,养牛、养羊、养兔及种牧草120多亩,按年收取租金,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驻村书记和村委及群众代表再次协商,将集体经济以及河池学院和自治县拨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也全部激活起来,按需按市场分配投入合作社或者投入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等,用于入股分红,按年提取一定比例收益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效益倍增。2015年加佛村从2016年的1.2万元到2017年的2.6万元,再到2018年的5.5万元、2019年的7万元,直至2020年创收30万元,比2019年净增了20多万元,在拉烈镇排位第一。“集体经济对于贫困村来讲,就好比是‘压舱石、定盘星’。村集体经济强了,村级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各项工作才能有力推进,然后又回过头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我校驻村第一书记吴宝善深有感触地说。村集体经济强了,加佛村的羽翼更加丰满了,纵然深处千山万壑,也能扑腾扑腾飞了起来。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转眼就到了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对加佛村的采访也暂告一段落。加佛村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们采访组总感觉,加佛村群众走进了新时代,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在这片山地自信地撰写了“小康梦”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