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关于印发《河池学院校训征集方案》的通知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韦文韬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4 浏览量:

校直各单位、各部门:

为集中体现我校办学特色,总结办学经验,突出办学理念,进一步树立我校良好形象,展示我校师生员工弘扬传统、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激发广大师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经学校研究决定,面向全校师生、广大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河池学院校训。现将《河池学院校训征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要求组织做好征集工作。

附件:1.河池学院校训征集方案

      2.河池学院简介

      3.广西区内70所院校校训


                                                 中国共产党河池学院委员会

                                                     2019年4月17日


附件1

河池学院校训征集方案


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河池学院人扎根民族贫困地区办学,秉承服务祖国、扎根大山、坚韧不拔、执着追求、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奋劲,一代接着一代干,形成了我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凝练了“忠诚执著、刚毅厚重、朴实无华、至善和谐”河池学院精神,孕育了师生浓厚的荣校情怀和创新意识。为适应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顺应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趋势,落实高校对文化建设的新部署,满足广大师生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学校办学传统,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学校建设优势显著,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区域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目标,经学校研究决定,面向校内外开展河池学院校训征集活动。

一、征集对象

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干部、广大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

二、征集时间

2019年4月20日至2019年6月30日

三、征集要求

(一)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是对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价值取向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因此,校训一要体现普世的大学精神和价值追求;二要注重学校的历史传承,注重学校办学使命和办学特色;三要体现时代特征,根据时代背景,赋予其以时代新意。

(二)校训要求文字高度凝练、琅琅上口、寓意深远,对全校师生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

(三)校训内容要对文字、字体、书写者、出处及寓意另作说明。

(四)字数限定在8个字以内。

(五)应征作品须为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入选作品的著作权、修改权及相关权益归河池学院所有。

四、投稿方式

(一)邮递方式

1.地址:广西宜州市龙江路42号;

2.邮政编码:546300;

3.收件人:河池学院党委宣传部。

(二)网络方式

电子信箱:hcxyxcb@hcnu.edu.cn。电子邮件主题请标明“河池学院校训”字样。

(三)交送方式

投稿直接送交河池学院党委宣传部(东区行政楼二楼209室)。

咨询电话:0778-3147219,15078085999 联系人:黄必辉。

(四)征集稿件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评选程序

(一)2019年7月上旬:从征集活动截止之日起,学校组织评选工作组,对符合征集要求的应征稿件进行初审,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提出6个推荐方案作为入围作品。

(二)2019年7月中下旬:入围作品在校内公示,并通过讨论会、座谈会、现场投票、网上投票等多种方式广泛征询全校师生意见。在充分尊重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校训评选工作组提出推荐方案若干,报学校研究讨论,确定最终方案。

(三)2019年9月初:将通过后的学校校训以学校文件正式颁布,并在校内外媒体上发布。

六、奖励办法

学校设校训征集一等奖1名,奖励2000元;二等奖2名,分别奖励1000元;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500元;优秀奖10名,分别奖励150元。

七、组织方式

(一)校内征集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统一布置,各党委(党总支部)负责本单位本部门教师的组织收集工作,学工部(处)、团委负责校内学生的组织收集工作,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党委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组织收集工作。

(二)通过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河池日报、学校官网、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校园公众号等媒体发布征集启事。

(三)校友及社会人士采取自愿原则,通过信函、网络、传真方式收集。

八、其它说明

本次征集活动由河池学院党委宣传部负责,并由其解释。


附件2

河池学院简介


河池学院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是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校园北依会仙山,南临龙江河,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广西宜州民族师范学校)、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池学院,有着近70年的历史底蕴。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6年初,学校成为广西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600亩,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6亿元,生均超过1.3万元。校外实践基地165个,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室)197个。馆藏图书130万册(含电子图书)。校园内WIFI达到全覆盖,学生公寓实现空调化。

学校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形成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化工与生物技术类、教师教育类、经济与管理类、机电信息类、文化创意与传播类和数学与统计类6大学科专业群。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及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民族学、生物化工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旅游管理、艺术、体育是硕士学位立项建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专业是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专业,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作培养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多个优秀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在职教职工768人,其中专任教师608人,高级职称21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48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3600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山东、四川、海南、江西、福建等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向泰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等16个国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4100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点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旅游管理、体育、艺术系专业硕士学位重点建设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应用统计为重点培育专业。学校正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扎根河池,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学校立足地方,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依托河池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的“五乡”丰富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合作共建长寿养生旅游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刘三姐艺术学院、新闻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共建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厅级项目45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河池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实施了卓越写作人才、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为途径,积极践行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着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根据壮族等少数民族生活而自编自导自演的民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白白的裤子 黑黑的哥》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自编自导自演的《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多次巡演,获得社会好评。学校独竹漂等红水河流域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次荣获全国赛事一等奖,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美丽天下网等国内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学校共有64个社团,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引起凤凰网等重要媒体的关注。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70年来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先后培养出了东西、凡一平等知名作家和一批文学新秀,还培养了“师德标兵”蓝治球及一大批党政、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行业的骨干和精英,有力促进了桂西北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桂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及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力争2个以上专业学位点获得学位授予权,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统计截止于2019年1月14日)


附件3

广西区内外70所院校校训(供参考)


(一)广西区外部分高校校训

1.北京大学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3.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4.东南大学校训:止於至善

5.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6.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

7.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8.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9.武汉大学校训: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10.中山大学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11.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

12.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13.同济大学校训:严谨 求实 团结 创新

14.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15.四川大学校训: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6.吉林大学校训: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

17.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18.华东师范大学校训:求实创造 为人师表

19.东北师范大学校训: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

20.华南师范大学校训:艰苦奋斗 严谨治学 求实创新 为人师表

21.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知行合一

22.西北大学校训:公诚勤朴

23.上海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24.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25.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 至人至德

26.国防科技大学校训:奉献 求实

27.东北财经大学校训:博学济世

28.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29.云南大学校训: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30.青岛大学校训: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

31.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31.北京理工大学校训: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3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33.北京林业大学校训:养青松正气 法竹梅风骨

34.西安理工大学校训:祖国 荣誉 责任

35.电子科技大学校训: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36.中国科技大学校训: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

37.华中科技大学校训:明德厚学 求是创新

38.上海交通大学校训: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39.大连理工大学校训: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

40.华南理工大学校训: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41.西安理工大学校训: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42.武汉理工大学校训: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

43.太原理工大学校训:求实 创新

4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训:自强 笃实 求源 创新

45.南京师范大学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46.南京工业大学校训:明德厚学 沉毅笃行

(二)广西区内部分大学校训

47.广西大学校训: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48.广西中医药大学:弘毅自强,传承创新

49.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正德厚学·笃行致新

50.广西民族大学: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51.广西科技大学:求真近道,明德致新

52.桂林理工大学:厚德笃学,惟实励新

53.广西师范大学: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54.广西医科大学:厚德励志,博学弘医

55.北部湾大学:博观内省,达道知行

56.南宁师范大学:德才并育,知行合一

57.桂林医学院:弘德善医

58.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医精诚

59.玉林师范学院:厚德博学,知行合一

60.广西财经学院:诚以修身,信以立业

61.广西艺术学院:亲爱精诚

62.百色学院:志远行敏,德高业精

63.贺州学院:自强自立求知求真

64.梧州学院:明德博学求是创新

65.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进德修业、崇学善成

66.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尚德博学 慎思笃行

67.南宁学院:自觉自强,厚德厚学

68.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道德

69.桂林旅游学院:修身立志敬业创新

70.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启智育人、博识敦行